團結、務實、創新、責任
是厚植在企業發展中的文化烙印
忠誠、專業、實干、慎行
是鐫刻在時代征程上的路橋基因
?崢嶸30余載 傳承固本
幸福路橋 筑夢前行
今天
【“橋”見榜樣】專欄
帶您一起走進
小人物·大故事
本期關鍵詞:創新
靳俊奇,1983年3月出生,200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貴州路橋集團第一分公司副總工程師。
2008年7月畢業后,靳俊奇進入貴州路橋集團工作,先后參與了十多條公路項目的建設,把自己青春的夢想和汗水揮灑在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為推動交通強國建設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是他的座右銘。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蛻變為一名正高級工程師,靳俊奇說,“雖然辛苦,但很值、很有意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
靳俊奇(中)在德江隧道貫通段施工現場
2016年初,靳俊奇擔任德務高速二標項目部總工程師,這是他第一次擔此重任。德務高速是黔東北地區融入成渝經濟圈暨連接湘粵經濟發達地區的便捷通道,而德江隧道是德務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當時省內最長的公路隧道,面臨斷層帶、串珠狀巖溶發育區、巖溶富水帶、地下暗河等多種復雜水文地質條件。在施工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難以控制的高壓涌水,對施工安全、質量、進度和成本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面對挑戰,靳俊奇十分忐忑,但從未選擇逃避。很快,他便帶領團隊多方“尋醫求策”,不斷在實踐中尋求和創新工藝工法,積極探索總結出“以堵為主、堵截結合、抽排為輔”的高壓涌水處治思路,開展了一系列技術研究,提煉總結了高壓涌水注漿堵水技術、富含泥沙過水通道治理技術、高壓涌水鉆孔安全防護等十余種技術。牽頭編制的《山嶺隧道高壓涌水注漿堵水施工工法》《超前鉆孔及高壓注漿一體化施工工法》等獲批公路工法,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解決云貴地區喀斯特地貌環境下隧道高壓涌水這一施工難題提供技術支撐和“貴州方案”。
德江隧道
工作之余,他堅持刻苦鉆研,基于上述技術的研究累計發表涌水處治相關論文11篇,獲批相關專利29項、公路工法5項、省級工法9項、登記軟件著作權3項。
在鉆研技術、確保質量的同時,作為項目總工,他時刻不敢放松安全管理。自從隧道發生高壓涌水開始,他就把自己的辦公室搬到了隧道洞口工區,每天和施工一線人員溝通交流,開展安全技術教育,始終保持謹小慎微、防患未然的態度推進隧道建設。在如此兇險復雜的施工環境下,德江隧道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確保了這一“高、難、險”工程精準、安全、順利建成通車,為黔東北社會經濟發展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過往的汗水澆灌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負責的德江隧道榮獲2022-2023年度“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李春獎)”;牽頭開展的“巖溶區向斜段公路隧道高壓涌水注漿堵水技術”于2023年4月順利通過驗收,并榮獲貴州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貴州省力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貴州省土木建筑學會科技創新二等獎。
靳俊奇(右一)在現場指導施工
一路走來,靳俊奇認真細致、恪盡職守,始終保持創新思維和發展的眼光開展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近幾年個人榮獲了貴州省公路學會第二屆“青年科技獎”,貴州交建集團“2017-2019年度優秀共產黨員”“2020-2021年度十佳青年”、2023年度“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21年10月受聘東華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21年7月受邀參加“中國隧道前沿施工技術交流大會”做學術報告,同年11月受邀參加“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分會隧道學術年會”做學術報告,2022年5月受邀參加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科技活動周實用創新技術論壇,2023年11月受邀參加“隧道技術前沿交流大會”做學術報告;入選了貴州省科技廳、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江西省科技廳、河北省科技廳科技專家庫專家。
展望未來,靳俊奇又有了新目標。武道1標子母巖隧道綠色施工技術、深大豎井反井法施工技術、同云大橋轉體施工技術、拉密河大橋鋼管拱橋施工技術又成為擺在他面前的一個個難題。作為分公司技術管理負責人,他始終和項目技術人員肩并肩,一起投入新的“攻堅戰”。他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特長隧道、特大橋的施工技術水平,培養更多技術管理人員,取得更多的專利、工法等科研成果,不斷提升公司綜合實力。